封面题字有故事

时间:2015-07-16 作者:苑嗣文 来源:山东科技出版社
适合半夜看的直播app有限公司内容图片展示
  《名老中医之路》(第一、二、三辑)经过了两次改版,但封面题字始终未变。那六个字苍劲有力、潇洒飘逸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本书于1981年出版,当时是三卷本,中间间隔数年,市面上早已无书可售。2005年,我社将其三卷本合为一卷出版,依然受到广大读者追捧和喜爱,中医界人士对其赞不绝口。尤其在当当网、京东网等各大图书网店的中医类图书中,多年来一直稳居排行榜的前十名,好评近万个。正因为如此,导致京城几家医学出版机构对该书虎视眈眈,准备挖墙角。我们得知该消息后,考虑到上次签订的十年出版合同到期,决定将此书重新改为三卷本出版,这样便于携带、阅读。为此,我拜访了该书的主编、山东省名老中医、原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、原卫生厅副厅长张奇文教授。张老先生年逾八旬,依然工作在临床一线,在与他聊天时,无意中了解到《名老中医之路》的封面题字故事。
  以前经常翻阅该书,虽对其封面题字十分欣赏,但并没有关心书名是何人所题。封面题字出自于我国著名的女书法家萧琼先生之手。萧琼(1916—2001年)又名重华,生于北平,系著名中医兼书法家萧龙友之女,著名画家蒋兆和之妻。萧琼自幼诚笃聪慧,十岁随邵逸轩学习绘画,193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,同时师从齐白石、溥心畬、王雪涛,并为溥氏入室弟子。中年之后,致力于书法,四体俱能,尤以行草传世。楷学钟繇,刚柔兼备,点画之间,多有异趣;隶取《曹全》《张迁》笔致,舒展峻拔,飘逸洒脱;行草初宗“二王”,后得米南宫风神,扩以黄山谷骨骼,尝谓:“学书十余年,妙理无所得。一朝仿行草,帖展米芾迹,忽然彻悟。”所书用笔俊迈,结体紧敛,点画峻厚,苍劲秀美,掺以画法,遂自成一家。曾任第一、二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。
  萧琼的父亲萧龙友(1870—1960年)位居北京近代四大名医之首(余为施今墨、孔伯华、汪逢春),四川省三台县人,27岁时考中丁酉科拔贡,入北京充任八旗教习,后被分发山东,先后任淄川、济阳两县知县。1914年奉调入京,历任财政、农商两部秘书及府院参事等职,并由执政府内务部聘为顾问。从官之余行医治病,颇受患者欢迎。可以说,萧龙友是自学成才、对中医悟性很高的人。1928年,萧龙友弃政悬壶,以寓所为诊室,专心从事医疗工作。解放后,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、名誉院长、顾问。
  萧琼的夫君蒋兆和(1904—1986年)更是大名鼎鼎,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,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。蒋兆和学贯中西,代表作《流民图》,气势恢宏、悲壮,倾泄着对战争的愤怒,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,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艺坛上确立了光荣的地位。
  张奇文老师如何能请到萧琼先生题写书名呢?牵线人是王伯岳教授。王伯岳教授,四川人,著名中医儿科专家,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创始人,首任主委。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,征调全国名医晋京,王伯岳教授调入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工作,与萧龙友是同乡、同事、同道,私交甚好。张奇文老师一直从事中医儿科,在儿科学会中与王伯岳交情很深。所以王伯岳教授才推荐由著名书法家萧琼先生给题写书名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,张奇文教授去北京开学术会,在王伯岳教授的引荐下,去拜访萧琼先生。得知先生伉俪素喜抽烟,便带了两条中华烟作为见面礼。恰好萧蒋二位先生都在家,两人边聊天边抽烟。萧琼先生很是热情好客,听说来意,便精心题写了几幅字,共选用。这就是现在《名老中医之路》一直沿用三十余年的封面题字。
  《名老中医之路》(一、二、三辑)收录的名医多为清末民初生人,有自学成才者,有师承成才者,有毕业于中医院校科班成才者,但是他们皆能怀揣真功夫,自立门户、济世救人,坚守着传统中医的思路,保持着传统中医的原汁原味,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一方名医。他们的成才之路、治学经验无疑对当代中医学子们领悟中医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。内涵金玉良言,封面大家题字,二者相得益彰,使本书成为经典之作,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学子,对中医药学术继承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,堪称泛舟学海的灯塔,攀爬书山的路标!